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空气污染损害鉴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空气污染,又称为大气污染,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换言之,只要是某一种物质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足够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财物产生影响者,我们就可以称其为空气污染物;而其存在造成的现象,就是空气污染。
法律规定
1 污染环境行为致环境空气损害鉴定:
包括识别特征污染物,确定环境空气基线,确认环境空气质量与基线相比是否受到损害,确定环境空气损害的时空范围和程度,判定污染环境行为与环境空气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制定废气治理方案建议,评估环境空气损害数额,评估治理效果等。
2 环境空气污染致植物损害鉴定:
包括确定植物(包括农作物、林草作物、景观或种用等种植物和野生植物)损害的时间、类型、范围和程度,判定环境空气污染与植物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制定植物恢复方案建议,评估植物损害数额,评估恢复效果等。
3 环境空气污染致动物损害鉴定:
包括确定动物(包括家禽、家畜、特种、娱乐或种用等养殖动物和野生动物)损害的时间、类型、范围和程度,判定环境空气污染与动物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制定动物恢复方案建议,评估动物损害数额,评估恢复效果等。
4 室内空气污染损害鉴定:
包括确认住宅、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全封闭或半封闭室内环境空气质量与基线相比是否受到损害,确定室内空气污染损害的时空范围和程度,判定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制定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案建议,评估室内空气污染损害数额,评估治理效果等。
5 室内空气污染致人体健康损害鉴定:
包括确定人体健康损害(如死亡、疾病、症状或体征等)的时间、类型、范围和程度,判定室内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评估人体健康损害数额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典型案例
案例特点
该案件为通过VOCs走航监测发现案件线索查处的一起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案件。在该案件中,通过对园区及附近道路进行全覆盖的走航监测,排查出了TVOCs浓度异常点位,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对该涉案企业进行了查处,并责令企业于1月11日至21日停产整治。
案情描述
2022年1月10日,某某市生态环境局某某分局组织对某工业园区开展夜间走航监测。走航监测显示总体情况较好,但发现1处TVOCs浓度异常点位,位于某包装材料公司南侧,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和甲苯,峰值浓度在269.80ppb。经执法人员研判分析,基本锁定污染源头为该包装材料公司。
2022年1月11日,市、区两级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对该企业开展突击执法。现场检查时,该企业涂布工序正在生产,RTO(蓄热式热力焚化炉)焚烧处理装置正在运行。现场RTO区域异味较重,便携式VOCs检测仪测试显示该区域数据明显超标。监测人员对该区域进行采样,经监测无组织非甲烷总烃浓度分别为145,305,154,152毫克/立方米,小时平均值189毫克/立方米,超过《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2146-2018)表5规定的限值(监测点处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10毫克/立方)。
经调查,该企业废气无组织严重超标的主要原因为该企业前期RTO焚烧处理装置检修后,两个1.5米*1.1米的检修口部分螺丝未安装、未拧紧,长时间运行以后检修口出现了松动不密封的情况,企业疏于日常管理和巡视巡检,未严格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导致部分未经处理的废气直接从检修口排放。现场查明上述原因后,生态环境部门责令企业立即停产整治。
处理结果
该企业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八条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九条第(二)项之规定和《浙江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相关裁量基准计算,决定处罚人民币壹拾捌万元。同时,依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2014)》第五条第(一)项之规定,生态环境部门同步启动了实施程序,并于2022年2月16日开展复查,确认企业已整改到位且监测达标后终止按日连续处罚流程。